置华 | 机电抗震云平台搭上新基建快车道

分享到:

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国家及市场对于建筑行业的抗震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建筑变得更加安全可靠,成为近年来行业密切关注的热门话题。由建筑机电抗震国家规范编制发起参编企业深圳置华推出的GB50981机电抗震云计算平台,在“新基建”领域大放异彩。

新产业:沉痛中的觉醒 --“震”出来的千亿级新蓝海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震后调查显示,汶川地震中90%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据四川省建设厅统计,重灾区学校倒塌面积近200万平方米,这些“易碎”的学校也造成了震区幼儿和学生的大量伤亡。

汶川地震后,置华团队率先发现当时建筑行业内关于机电抗震领域的空白,并立即启动了针对建筑体的机电抗震的科研立项工作,置华主导发起的GB50981建筑机电抗震规范被批准立项。

在这期间,置华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历时近8年,终于在2014年10月9日,住建部第585号公告正式发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确认标准号为GB50981-2014,并于2015年8月1日起全国范围所有建筑项目强制性进行设计、安装和验收。至此,置华的研究成果被转化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由此,深圳置华开创了中国机电抗震这一全新行业。

机电抗震行业的开创也给国内涉足抗震机电产品的相关产业提供了市场机遇。据统计,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近年来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248445.77亿元,同比增长5.68%。其中,机电抗震所占市场份额保守估计约为 0.4~0.5%。抗震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等不断获得政策加持,也将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和市场提速。

新平台:首个云计算平台锁定新场景

据介绍,由于机电抗震横跨水、电、风及结构四个专业,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技术困难,工程人员对规范的理解有偏差,宣贯培训成本巨大等。在工程实践中,《规范》的准确执行难度较大。

为使《规范》得到切实科学的实施,真正起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功能,置华将10年技术攻关的算法逻辑结合云技术建模,实现机电抗震设计方案的轻量化云模型共享,利用机器算法执行规范,避免了人为理解规范的偏差,也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方案的正确性和协同效率。

在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置华基于GB50981国家规范的机电抗震云计算平台首次发布。据悉,GB50981云计算平台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个为机电系统解决抗震加固方案的云计算中心,填补了国内建筑机电抗震领域的空白。

云平台以《规范》为依据,可以智能、高效、准确地完成机电抗震设计方案,实现自主智能化布点设计、逐点验算、大样图绘制、方案调整、工程量统计、材料清单汇总、工程概算制定,每一步都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大大提升了全系统协同效率。而在经济性方面,云计算平台省去了不必要的结构件,在拐弯处设置双作用点,节约成本,并可以精确测算出工程量,在保障可靠、经济的前提下精准控制造价。

此外,云平台还将设计院、监理公司、总包、业主、质检站、施工单位这六个专业单位联系在一起,使各专业人员实现在云计算平台上协同工作,打通信息沟通交流渠道,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最终实现移动化、无纸化、精确化施工。

新模式:开放创新赋能产业融合

2020年5月12日,GB50981云计算平台发布两年,注册用户涉及全行业,包括: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政府监管部门、机电抗震供应商;数量达到数千家,同时与众多大型设计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云平台提供的建模功能极大的提高了设计人员的方案效率和准确性,彻底扫除了跨专业执行规范的技术障碍。此外,云平台为机电抗震供应商统一了标准的技术方案,避免了重复的技术方案投入,所有厂家均可共享标准的合规方案模型,提供了效力宏大的互联网协作技术手段,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

不同于亚马逊、微软、阿里云这类通用云计算平台而另辟蹊径,置华的目标是专注于机电抗震领域,打造一个全新的垂直云计算平台,如同专注于游戏云的金山和盛大,专注于视频云的乐视和小米等。

业内人士指出,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与整合的推动下,云计算已被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成为推动生产进步、革新商业模式的重要技术。随着国家对“新基建”政策支持的不断加码,行业趋势叠加产业政策,云计算将成为行业刚需,数字企业、智慧城市等再次开启“上云”潮,云计算市场迎来新增量。

未来,置华机电将集中优势资源在“新基建”领域深入布局,同时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力度,既能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将更好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生命铸造最坚实的护盾。